【职教发展】辽宁建筑职业学院校企协同育人实施方案

智库科研成果

2021-11-16

969

为进一步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推进现代学徒制、订单人才培养、校企共同开发课程与教材、卓越人才培养、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等双高重点专业群建设项目进程,以校企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实践基地为抓手,借助学生顶岗实习及教学管理人员巡访巡察工作,创新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体制机制,根据《辽宁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关于进一步推进“双高”项目建设的意见》(辽建院[2020]8)中,对“以企业为主体特色专业”建设目标要求,结合辽宁省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及数据采集平台指标体系,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立德树人,以增强校企协同育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目的,将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标准、课程标准与岗位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有机融合,以项目为引领,以校外优质实习就业基地为支撑,以校企共同开发课程为核心,创新校企协同课程体系,创新校企协同人才培养,创新教学管理及混合式教学模式,加快“三教”及考试制度改革步伐,坚持问题导向,通过“一院一策”或“一院多策”精准施策,形成始于企业输血、终于校企协同造血机制,创新并实施校企协同育人培养方案,满足学生个性化需要,全方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目标任务

坚持面向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培养过程对接生产过程理念,尊重市场、引企入校、整合资源,创新管理,用活机制,互促互鉴,全方位开展产教融合及校企协同育人各项工作。

(一)以校企共同开发课程作为校企协同育人的核心任务

以重点专业群相关专业为突破口,采取二级学院组织申报的方式(非重点专业群建设的专业也可组织申报),按照校企共同开发课程的认定标准,适时组建校企共同开发课程团队,企业成员须来自被确定为我校校企协同育人校外基地的企业(或至少有三年及以上接收我校学生参加顶岗实习的企业),面向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及行动领域,以职业能力需求为基础,吸纳企业岗位标准、培训内容等课程资源到课程体系中。在认可授课内容的同时,企业要参与课程建设全过程。采取先建设、后评审的方式开展建设,2020年拟在全校遴选3-5个专业,校企共同开发专业核心课程10-20门。

(二)将校企共同开发教材作为校企协同育人的硬核支撑

按照辽宁省绩效考核与数据采集平台指标体系,以重点专业群相关专业为突破口,按照校企共同开发教材的认定标准,采取二级学院组织申报的方式(非重点专业群建设的专业也可组织申报),适时组建校企共同开发教材团队,吸纳企业人员实际参与教材编写,可采取“统一谋划,分步实施”的办法,根据职业岗位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及行动领域,校企协同开发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在作为校内学生使用教材的同时,也作为企业培训用教材。经过至少一学期实践检验并经不断完善与整合,20216月前完成教材正式出版工作。

(三)加快精品在线开放课及资源库建设,助力校企协同育人

加强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力度,在资金允许情况下,对校级优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继续追加投资。结合防疫期间采取的线上课程探索,疫情结束后,组织遴选线上优质课,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加强混合教学模式及校企协同教学模式改革,为混合金课评选做足准备。加强教学资源库建设,用好资源,用活资源,将校企协同资源建设的重点放在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上,争取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四)将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作为校企协同育人的有力支撑

本着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在已有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基础上,以校内实训项目为依托,遴选有合作意愿的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通过资金、技术、设备、人员、标准、软件注入等方式实现校企共建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将企业精神、企业文化有机融入基地建设中,形成具有浓郁企业元素的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2020年拟建设目标10-20个。

(五)遴选以顶岗实习项目为载体的校外校企协同育人基地

以顶岗实习项目为依托,对现有已合作三年及以上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由二级学院申报,经学校组织论证与遴选,对能实现全过程、全方位校企协同实践育人的企业,可被确定为校企协同育人基地,由学校统一制作校企协同育人基地牌匾,在适当时候派代表赴企业挂牌,首批挂牌企业10个左右,最多不超过20个。

(六)借助顶岗实习巡访,助力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强化顶岗实习管理,加强工学云实习管理平台数据分析管理的同时,教务处、二级学院教学管理人员及实习指导教师要经常赴学生顶岗实习单位巡访巡察。通过“顶岗实习巡访巡察三个一工程”的有序开展,加强实习单位人才需求调研、学生满意度调研。通过对实习单位各层面人员、实习学生、毕业校友的广泛调研,以更好地促进课程体系重构,完善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方案,并以此建立良好的校企协同体制机制,助力校企协同双情境育人,助力校企生三方共赢。

(七)推进1+X证书试点,通过双标准助力校企协同育人

总结国家第一批1+X证书试点项目在师资培养、学生培训、标准融入人才培养方案等环节成功经验基础上,通过进一步诊断,完善第一批试点培养模式,提高考证通过率;有序推进国家第二批1+X证书试点制度工业机器人项目,加大师资、学生培训工作力度,争取在规定时限完成对学生培训、组织报名、组织考试等各项工作,提高考证通过率;对于第三批1+X证书试点项目,以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有机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为主要手段,对于条件成熟的项目,可采取整合资源、用活机制、创新模式等方式开展1+X证书试点整体推进。通过分类推进,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有机融合,通过执行双标准助推校企协同育人。

(八)创新校企协同育人形式,形成人才培养共同体

以第三批1+X证书制度试点为切入点,尊重市场、整合资源 ,在条件允许情况下,遴选业界有影响的产教融合型企业或附属研发机构,结合X证书标准,将职业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有机融合,启动企业输血模式,将企业优质师资、职业与岗位标准等资源引入学校,通过校企共建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校内实训实践基地、共同研发基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的课程体系等,形成有利于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企业元素有机融入的专业共建模式,用活校企协同机制,创新校企协同管理,形成具备人才培养新体系、新标准、新质量的校企协同人才培养共同体,在条件成熟时,创办产业学院,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合格建设者与接班人。

(九)继续通过现代学徒制凝炼校企协同育人培养模式

在软件技术专业国家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成功经验基础上,在学校重点专业群——智能制造专业群,遴选我校长期合作伙伴——华中数控武汉股份有限公司,在工业机器人专业领域开展现代学徒制项目,充分实现入校即入厂、学员即员工、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双导师、教学双情境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实现产教融合,实现校企协同人才培养,巩固并完善已有成果。

(十)通过订单人才培养,拓宽校企协同育人培养方式

遴选中国能源东电一公司,在长期就业订单合作基础上,整合校企资源,按照企业典型工作任务及行动领域,校企协同研发符合行业企业标准及岗位职业标准的课程体系,在学校重点专业群:土木施工专业群、智能制造专业群遴选部分学生加入建筑工程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两个专业订单人才培养专班,通过加强实习实训环节,强化工学交替,以就业为导向开展校企全方位订单人才培养。鼓励其他专业遴选产教融合型企业开展订单人才培养。

(十一)通过校企协同卓越人才培养,满足学生个性化需要

总结重点专业群卓越人才培养经验,以技能大赛、X证书、创新创业项目为引领,在满足学生专业技能培养要求的同时,加大企业真实工作情景、真实项目、X证书标准、大赛技能标准与项目融入。建立健全学分制管理办法,实行“一专业群一策”“一院一策”,通过学分银行,精准施策,以学分互认方式进行课程替换,加强技能培养,满足学生个性化需要,提高校企协同育人质量。

三、保障措施

(一)高度重视。学校各级人员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充分领会辽宁省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文件精神,加强校企协同育人组织领导,要将校企协同育人作为近五年关乎学校生存发展的大事来抓,增强对校企协同育人的责任感、紧迫感与使命感。

(二)健全组织。成立校企协同育人工作委员会,委员会主任由学校主要领导担任,副主任由学校主管教学副校长及深度合作企业总经理(副总经理)担任,成员可由校、企、行、政四类人员,以项目为引领,经遴选入库,3年内逐步完善形成。校企协同育人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设在教务处。

(三)用活机制。学校校企协同育人工作委员会要落实好各项责任,以问题为导向,委员会应至少每年召开1-2次会议,对校企协同育人各项工作展开研讨,形成以提高校企协同育人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委员会办公室要加强与委员会成员和二级学院的互动沟通,以问题为导向,加强与协同育人企业的沟通,对校企协同育人的典型做法和有效经验,搭建平台,及时总结,积极推广,形成以协同育人为中心的校企全方位联动机制,确保集全校合力,将学校资源与工作重心放到校企协同育人工作中来。

(四)落实一把手工程。二级学院切实履行校企协同育人项目主体推进责任,落实一把手工程,结合学校实施方案,千方百计寻找校企协同育人突破口,找准本单位校企协同育人项目,成立涵盖理论与实践教学管理人员、教研主任与骨干教师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明确领导小组成员职责。对于经多次论证遴选的项目,要制定校企协同育人项目实施方案,以精准施策为原则,细化工作措施和工作流程,做到复杂工作有流程图,每种情况有处置方案与政策措施,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四、科学推进,探索科研与教学互促联结范式

以立项建设的方式,大力推进校企协同育人工作,探索科研与教学互促联结范式,通过科研教研立项,加强校企协同育人顶层设计,加强校企协同育人案例综述,加强校企协同育人实施路径科学探索,倡导将科研项目引入协同育人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将科研方法转化为教学手段,将科研平台转化为教学条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大力提升教师研究方向与所做协同育人项目的关联度、研究成果进课堂的导入度、课程教学内容的更新度。通过成果导入,促进校企协同育人项目全面推进,以全面提升育人质量。

 

上一条:【资政建议】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对外开放新前沿中杠杆效能的建议
下一条:已经没有了